1984年,从眼睛到心怀
时间: 2013-08-09  来源:《三七改变人生》      阅读次数:11625次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有时,这种发现是跳跃的,往往给人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中国医学和植物学工作者们对三七的研究,同样有着一个充满意外、充满收获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了一位眼底血管受损的患者。小小的眼底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且容易造成失明的眼底病。并且由于眼底血管细微,淤血吸收缓慢,往往在治疗中迁延难愈,并发症多、致盲率高。

      诗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医学上,眼睛是人体结构最巧妙的器官之一,同时也是最脆弱的器官之一。眼底存在着无数毛细血管,它们构成了向眼球、视网膜供血供氧的微循环系统。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几微米,仅相当于一根头发的数千分之一,它就像血细胞的单行道,一次只能容纳一两个血细胞通过。这样细微的血管,可想而知有多么脆弱,很容易发生堵塞、破裂等病变,这种病变反应在眼底组织,就会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往往首先会表现为眼部微循环破坏,引起一系列眼球并发症。在现代心脑血管病检查中,构成眼底微循环的小血管是一个重要的检查项目。当人的动脉出现硬化时,最先体现在眼底的毛细血管上。通过眼底毛细血管“照片”,医生就能判断人的心脑血管是否已经开始硬化,存在血栓危险。

      广州军区总医院的眼科专家们,萌发了一个新的念头,试试三七!

      事实上,这个念头的出现,并非突发奇想。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俊院士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就开展了对三七的系统研究。他们将分离到的三七皂苷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饶曼人教授等药理学家合作,开始解开三七药用价值之谜,探索三七活性分子。

      对中药的研究与西药不同,既包含了植物化学的成分的分析和现代医学的评价,又包括了对几千年中医药经验的解析、验证。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三七与血密不可分,而血又是人的“生命之本”。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还能补血,这些看似相反的作用,集中在一种药物身上,其中肯定有其根本的机制。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这个机制终于被揭开了,那就是:微循环。

      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换信息,排出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正常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脏器执行功能的首要提,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普遍认为: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通,不得中风;微循环好,心梗减少。

      经过进一步实验,他们发现:三七皂苷对微循环有着综合改善作用。三七总皂苷能够防止血小板凝结,避免血栓形成,改善组织淤血, 这就起到了活血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建立侧支循环,在机体某一局部主要血管的血流受阻 后,该部原有吻合支的血管扩张,形成旁路,使血液迂回地通过这些旁路,恢复循环,从而弥补主要血管血流不畅,实现血流的有效循环。

      广州军区总医院大胆吸纳了传统医药的经验,结合现代的研究成果,将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的三七总皂苷首先应用于眼底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病变上。通过临床应用,三七总皂苷发挥了止血 、活血的双重作用,改善了眼底微循环,使缺氧的眼底组织恢复了氧气供应。患者的眼 部病变得到了明显的治疗改善。

      就这样,三七总皂苷的临床实践在眼睛上取得了第一个胜利。而这个胜利,给了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很大启发:血是人的生命之本,而健康的微循环是血液流畅的保证。微循环是否为三七“治一切血病”的重要生理作用靶点?改善微循环是否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既然三七总皂苷对眼底血管病变有很好作用,那么,是否对脑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病变也有疗效呢?

      脑梗、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血栓、微细血管破裂引起的。血管堵塞或出血,导致脑组织供氧不足或受到压迫,使大脑功能受损。脑梗、中风之后,脑组织损伤不能修复,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轻则肢体麻木、活动不便,重则瘫痪、失语,生活不能自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高发、普遍、严重的趋势。

      如果三七总皂苷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障碍而纯净血液,增加血流动力,促进血液活力,如同使河水清澈,河道通畅,那么它就有可能降低 血脂和血黏度,增加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心脑血管疾病也必将具有显著的疗效。

      就这样,开始了三七总皂苷对于脑梗、中风后遗症治疗作用的深入研究。终于实现了三七从“眼睛”到“心怀”的华丽转身,也同时实现了传统中药三七到现代科学植物药的升华。

分享到:
上一篇: 研究显示:压力太大会导致患心血管疾病机率...
下一篇: 我国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不容忽视